认识圣经
一、圣经是怎样的书?
圣经不是科学书,不是历史书,不是劝世贤文,圣经是一本关乎生命的书,是传讲生命之道的书。起初神创造生命,人犯罪丧失生命,神的儿子十架宝血赎回生命,相信耶稣基督得到永远生命,世界渐旧渐衰过去,新天新地永恒生命。圣经是神对人类特别启示的记录。人可以从圣经中认识神的作为,认识耶稣的救恩,认识圣灵的工作;同时也能了解到有关宇宙的起始与终结,了解到人类的来源与结局、生命的真谛与依归,以及人生的原则与意义。 提后3:16、17说:“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,于教训、督责、使人归正、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,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,预备行各样的善事。”“于”字是对于的意思,原文在教训、督责、归正、学义的前面都有这个“于”字。一是教训。在道理的教导方面,一定要遵照圣经的教训,切勿按照世界的理论和个人的意思理解。二是督责。“督”是监督、指挥;“责”是要求、责备。在对个人、对教会、对事物、对问题的要求、责备、谴责方面,一定要遵照圣经的教导,切勿按照世界的规矩和个人的情感对待。三是使人归正。“归正”是指原先错了,现在改正过来,重新开始。这是悔改的经历。过去不认识真神,现在相信真神;过去是浪子,现在回到天父家;过去走错了路,现在走天国的道路;过去遵循人的游戏规则,现在按照神的旨意;过去的信仰有些偏差,现在要完全按照“圣经”真理信仰。圣经是光,照明我们内心的黑暗;圣经是镜子,看清我们身上的污秽。四是教导人学义。这里的“教导”是管教、训练;这里的“学义”是神在公平、公义、公正中管教、训练我们。神是藉着圣经中的教训来管教、训练我们;来责打、审判我们;来造就、改变我们。后面两条是前面四点的效果。“叫”即为的是,为的是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,预备行各样的善事。“得以完全”是换上完备的、美好的、完全的装备,不要再穿戴过去肮脏、破旧的衣服,不要再使用肉体、情欲的败坏工具。“预备行各样的善事”,“预备”是装备整齐、完善、备妥,不要闲站、睡觉、懒惰、懈怠,要“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”(弗6:13)。“行各样的善事”的“行”不是行动,原文还是前面“于”的那个词,这是对于行出各样的善事都有关键作用的。“善事”有两层含义,一是作一个完全、良善、正直的好人,二是在行动、工作、生活、职业中,遵照圣经的教训。
二、圣经的写作及成典。
《圣经》66卷,其中旧约39卷、新约27卷,是由不同的作者写成。旧约各卷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完成。新约的写作是从第一世纪中叶开始,第一世纪末完成。圣经的写作历时1500年左右。《圣经》最初是写在羊皮上(绵羊、山羊或羚羊),或小牛皮上,或盛产于埃及、叙利亚浅湖中的芦苇制成的纸上(纸草)。抄写的工具有芦苇、羽毛、金属笔等。墨水是由木炭、胶和水制成的。
1、《圣经》的作者。圣经是神所默示的。“默示”原意是“吹气、呼出”,彼得说:“人被圣灵感动,说出神的话来”(彼后1:21)。圣经不是神直接写的,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书,圣经是在圣灵的感动、启示、默示下,藉着人手写成的,配有人的历史,带有人的性格和笔调,但却不是出于人的私意。在写作过程中神完全掌握,使之能够写出神要向人类所要说的话,便于人明白、领会。圣经的内容先有很长时间的“口传”,然后写作成书。如“摩西五经”的作者摩西,他在写以前的历史如“创世记”时,是在神的带领下,记录了一些口传内容,又在神的启示、默示下写成,全程都在神的掌管之中。圣经文字写作作者有四十几位。圣经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,职业、身份不同,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异。摩西是政治领袖,约书亚是军事领袖,大卫和所罗门是君王,但以理是宰相,保罗是律法师,路加是医生,彼得、约翰是渔夫,阿摩司是牧羊人,马太是税吏。作者是在不同的年代、不同的地方各自独立完成写作。写成后,在犹太会堂或基督教堂里传读。圣经的作者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汇编成新、旧约的正典。奇妙的是,当后人把这66卷书编辑在一起时,这些跨越1500年、由相隔六十代的人写成的、风格迥异的作品,却是那样的和谐,前后呼应,浑然一体!圣经奇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,只能解释为神的灵贯穿于写作始终,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。
2、《圣经》的成典。旧约圣经成典的经历,先是在公元前250年左右,应埃及王托勒密二世(KingPtolemyⅡ)的邀请,犹太大祭司以利沙(Eleazar)从犹太12支派中,选出72位翻译圣经的长老,在亚历山大城,将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翻译成当时流行的希腊文,这就是有名的“七十士译本”。在耶稣时代,犹太人所使用的圣经就是“七十士译本”。新约圣经中引用的旧约经文,都是取之“七十士译本”。我们在读新约中文《和合本》圣经时,发现新约引证的旧约经文,与中文《和合本》旧约里的经文有些不同。这是因为翻译新约是根据原文希腊文的新约,新约引证旧约的经文,是希腊文的“七十士译本”;中文翻译旧约,是根据原文希伯来文的旧约。旧约正典最后正式告成,是在公元70年,圣城耶路撒冷即将被毁之前,犹太拉比犹迦南得到罗马当局的许可,在犹大地约帕城和亚锁都城之间的吉母尼亚(Jamnia),召开了犹太教的高级会议,会议最后确立了旧约圣经的正典,即我们的旧约圣经39卷。因编辑不同,犹太教的圣经(犹太人称《塔纳赫》)是24卷,内容是一样的。
新约圣经成典的经历,先是古教父亚他那修(Athanasius公元296—373)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出,这27卷为正典,即现在新约的这27卷。公元382年在以耶柔米(Jerome古拉丁教父347—420)为主的罗马大马新(Damasine)会议上,和公元397年在以古神学家奥古斯丁(354—430)为主的加太基(Carthage)会议上,教会领袖们一致确认这27卷为正典。《圣经》不但在写作时是由神掌管,在成典中也是由神掌管。写书时是神所默示的;写成后,是在神的护卫下,得以流传、保存。又在神的带领下,经过教会领袖重要的会议,确定为圣经正典。
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100年期间,犹太地有些冒充亚当、以诺、摩西和以斯拉等人的著作在流传,由于这些著作怪诞离奇,也有教义的错误,犹太人拒绝将其收入旧约的正典之中,称之为《伪经》。那时,还有反映两约之间的宗教、政治和社会情况的著作在流传,但也有些真理和历史的不确定,犹太人称之为《次经》,不接受为旧约的正典。犹太教与基督新教的旧约圣经内容是相同的。天主教和东正教将部分次经纳入旧约圣经之中,基督新教旧约有39卷,天主教旧约有46卷(次经7卷),东正教旧约有50卷(次经11卷)。天主教、东正教、基督新教的新约圣经是相同的,有27 卷。
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(其中有一小部分用亚兰语),新约的原文是希腊文。后来陆续翻译成希腊文、拉丁文等不同文字,至今已翻译成1829种语言文字。在圣经的翻译过程中,同样也是神在带领、掌管、负责。我们今天使用的《官话和合本》圣经,是一百多年前,由十六位中外基督徒翻译成的,1919年出版发行。之后又有许多版本的中文圣经问世。由于时代的发展,文字、修词和用语都有所变化,2010年又出版了《和合本》的修订版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,共出版发行圣经8500万册。
3、《圣经》无错误。
圣经是神的启示,记载着神爱世人的真实事实。人类的历史、教会的产生和信徒得救的见证,都证明圣经是确实无误的。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,在世传讲天国福音的时候,常引用旧约圣经,马太福音记载引用了61处旧约经文。耶稣引证旧约圣经(参路24:26、44,太4:7,:5:17~18;约10:35上),证实关于基督预言的应验,确认圣经的权威性。耶稣说:“你们查考圣经,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,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。”(约5:39)。“使徒行传”记载耶稣门徒传福音、建教会的历史,也引用了旧约经文31处。基督徒坚信圣经的真实性,坚信圣经与神的神性与永能并存。教会的建立与差传,都是出自圣经的教导,教会的传统、神学、教义、解经等都是以圣经为依据。人们关于这方面的著作,不能与圣经同日而语,不能与圣经并驾齐驱。 我们坚信圣经无错误,不但内容无错误,原文圣经连字句也无错误,无论长短、深浅、多少都十分合宜。
三、圣经的内容
中文和合本圣经,旧约有39卷,929章,23179节,706875字;新约有27卷,260章,8,040节,224823字;合计圣经有66卷,1189章,31219节,931698字。“约”是协约、盟约、约定的意思。耶稣降生之前的书卷是旧约,之后是新约。旧约是神在西奈山上与以色列民所立的“律法之约”(出24:3—8);新约是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说,用祂十架宝血与全人类所立的“恩典之约”(太26:27、28)。旧约是人类完全遵守神的律法就可以得到生命;新约是人们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就能得到生命(约20:31)。圣经的中心人物是耶稣基督。旧约是预言、预表耶稣基督;新约是记录、记载耶稣基督。圣经的神学是:创造论、救赎论和末世论。创造论是说我们人类的过去,救赎论是说我们的现在,末世论是说我们的将来。整本圣经记述三位一体真神对人类的创造和救赎大工,彰显祂的恩典、慈爱和公义。
1、圣经的内容可归纳为七个方面。
①事实。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事实都是准确无误的。这些事实是神慈爱、恩典工作的见证,表明神的旨意。事实是天国真理、真道的基础。我们应当按圣经记载事实的字面,看待和相信这些事实,不可因要取其灵意教训,动摇或改变圣经记载的事实。
②榜样。是神愿意人去效法、学习、照行的人或事。但非绝对,不要一味的仿效榜样的形象和方法,要紧的是学习榜样中神所喜欢的心志和原则。
③预言。预言是神藉先知预先宣告将来必要发生的事实,如旧约许多关于基督的预言,都已应验在耶稣身上。预言都是按照字面应验的,解释预言不可随心所欲,要注意整体的信息,不可曲解为别的属灵教训。
④命令。命令是神直接对人的要求。对于神的命令,我们一定要遵行,是没有选择的。命令的遵行与否,有赏罚的后果。如约一3:23:“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,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。”我们信耶稣不是因为要得什么,是因要遵行神的命令;彼此相爱也不是可有可无,是一定要作的。
⑤讲论。讲论是对天国的真理、福音真道、神的旨意、神的工作等,进行阐明、讲解、分辨,为的是要我们明白,以便用信心接受,落实在行动上。
⑥比喻。比喻是用通常生活上的事情,间接述说一个真理的教训,使人更容易明白、接受真理的教导。耶稣在讲道中,常用比喻阐明天国的道理,据四福音记载,耶稣用过35个比喻,比喻在圣经中常自有解释。
⑦预表。预表是用旧时的人、事、物来表明后来的人、事、物,叫我们更好地明白神的计划和旨意,特别是关乎救恩成全的圣经主题。如旧约的人物(如麦基洗德、约瑟、大卫)是预表主耶稣的;希伯来书把旧约看为是“影儿”,新约看为是“真象”(来4:5,西2:17)。
2、圣经告诉我们七个基本要道。
①论神。关乎神的本性、德性,三位一体,神的创造、救赎工作。
②论人。人的本源,人的罪性,人的结局。
③论基督。基督的神性和人性,道成肉身,基督的一生和工作,基督的受死、复活、升天和再来。
④论圣灵和其他的灵。圣灵的位格,圣灵的工作,圣灵的果子与恩赐。以及天使、撒但。
⑤论救赎。神的救法,选召,信心,重生,悔改,称义,成圣。
⑥论教会。教会的性质、事工、活动、成员、行政,圣礼。
⑦论末世。耶稣再来的预兆,再来的情况,以及再来的教训对我们的重要价值。
圣经的文学题材有传记、历史、律法、礼仪、诗歌、散文、戏剧、寓言等。透过不同的文体,启示天国的奥秘,传达神对人所要显示的计划和旨意。人只有在圣灵的启示、光照下,才能明白圣经的真理。
4、圣经真理的统一性。
圣经真理是连贯、统一的,没有矛盾,不能孤立,不可分割。若断章取义,就会容易产生极端和异端。在旧约和新约中,神的行为、目的和身份是连续未变的。新约所见证的神,与旧约所记载的、在以色列人历史中出现的神,是同一位神。神的本性与德行没有改变。在旧约,神被称为是“有怜悯,有恩典,不轻易发怒,并有丰盛慈爱和诚实的。”(出34:6;民14:18;申4:31;尼9:17;诗86:5;86:15;108:4;145:8;珥2:13);新约“神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”(约3:16)更显明神的慈爱和怜悯。在旧约,我们看到神对待以色列人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。当他们悖逆神、犯罪、拜偶像时,神就管教惩罚他们;当他们悔改了,神就拯救他们。新约中,神对基督徒也是这样。来12:6告诉我们:“因为主所爱的,他必管教,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”。两约都拥有同样的神迹和圣事,在神的救赎计划中,虽然旧约与新约时间上有不同,但两者的内容、目的完全一致。
5、认识两约的不同。
两约也有不同。律法和福音的区别,可以说是字句与灵意的区别。律法虽能命令、禁止和承诺,却缺乏从根本上改变人性的资源;基督的福音能够改变人的生命,圣灵重生人的生命,死掉天生邪恶的旧人,活出属灵的圣洁新生命。耶稣基督的十架救恩,已经废除了犹太人与希腊人、受割礼与未受割礼的区别,已经拆毁了以色列人与外帮人中间隔断的墙。我们信主的“外邦人”如何对待旧约的律法?
我们可以把旧约的律法分成三类:民事律法(关乎社会)、礼仪律法(关乎敬拜)和道德律法(关乎伦理)。加拉太教会、歌罗西教会是外邦人的教会,但有人教导他们要守旧约律法的规条。保罗气愤地说:“无知的加拉太人哪,耶稣基督钉十字架,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,谁又迷惑了你们呢?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:你们受了圣灵,是因律法呢?是因听信福音呢?”(加3:1—2)保罗质问歌罗西教会:“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,脱离了世上的小学,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、服从那‘不可拿、不可尝、不可摸’等类的规条呢?”(西2:20、21)保罗说:“不拘在饮食上,或节期、月朔、安息日,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。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;那形体却是基督。”(西2:16—17)“影儿”就是预表,耶稣基督的实体来到以后,就不需要守“影儿”了。月溯、以色列人的七大节期以及安息日,都是耶稣的预表,新约时代,基督徒可以不再守了。饮食方面的条例也是如此。节期也好、日子也好、饮食也好,这些都不是信仰的重点,重点是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。律法的总纲就是爱。“耶稣对他们说:‘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、爱主你的神。这是诫命中的第一,且是最大的。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。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。’”(太22:37—40)
可7:14—23记载:耶稣教导众人说:“从外面进入的,不能污秽人,因为不是入他的心,乃是入他的肚腹,又落到茅厕里。这是说,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。”“从人里面出来的,那才能污秽人,因为从里面,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、苟合、偷盗、凶杀、奸淫、贪婪、邪恶、诡诈、淫荡、嫉妒、谤渎、骄傲、狂妄。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,且能污秽人。”使徒行传15章记载,使徒们在耶路撒冷开会讨论外邦基督徒要不要守律法、行割礼。最后彼得起来,说:“诸位弟兄,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,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,而且相信。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,赐圣灵给他们,正如给我们一样;又借着信,洁净了他们的心,并不分他们、我们。现在为什么试探神,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?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,和他们一样,这是我们所信的。”那些关乎民事、礼仪的律法(如饮食的规条、献祭、割礼、逃城等),已在基督里面得到成就,今已不再适用,基督徒不必再遵守了。
马太福音5:17记载:耶稣说:“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,我来不是要废掉,乃是要成全。”主耶稣是怎样成全律法的呢?主从“发怒”、“奸淫”、“离婚”、“起誓”、“报复”和“爱仇敌”六个方面,告诉我们他是怎样成全律法的。“吩咐古人的话”是律法的要求,“只是我告诉你们”是主耶稣的成全。律法的要求是外面的行为,是不完全、不彻底的;主耶稣所传讲的福音真道,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真实情况,这才是完全的。新约时代,摩西的道德、伦理方面的律法,不能仅遵行外面行为的要求,更要遵行耶稣基督所成全的、从思想意念里面的圣洁,这是“基督的律法”(加6:2),“洁净自己,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,敬畏神,得以成圣。”(林后7:1)“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,就得与神的性情有份。”(彼后1:4)。
我们再来看申命记28章1—14节的蒙福经文,这是不少人都喜欢的经文。申命记27、28章,是从12章开始重申律法的总结。27章11—26节先说不遵守律法必受的咒诅,28章1—14节说遵守的蒙福,15—68节又说违背必受的咒诅。两章经文,有65节是警告不听神话的必受咒诅,只有14节是应许遵守者必蒙福。为什么?因为神知道以色列民多数、多时是不愿遵行律法、不愿听神话的(历史确是如此)。为什么神用咒诅和祝福作为律法的总结呢?在主前二十世纪的古代中东文明中,法律、条约通常是以祝福和咒诅作为结束语(如汉谟拉比法典,巴比伦的疆界石碑,埃及人、赫人、亚兰人和亚述人的条约等)。神俯就当时的以色列民,采用了他们熟悉的文学形式。这也成为摩西五经写作年代的内证。虽然形式相似,但神的盟约与世俗的条约完全不同。在世俗的条约中,是人靠自己的行为来赚得祝福的奖励,违约则要受到咒诅的惩罚。神的祝福不是根据人的好行为,而是神的恩典和应许。以色列人出埃及,在旷野蒙神特别的祝福,不是因为他们的善行,乃是神拣选的旨意。神的祝福完全是神白白的恩典,并不是靠行为配得的。立约的百姓要听从神的话,并非是为了赚取祝福、赢得奖励,而是为了维持自己活在神的里面。然而,能够遵行神一切诫命的只有耶稣基督,得到神一切祝福的也只有耶稣基督。我们终日所思所想的尽都是恶,是遵守不了神诫命的。但我们却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,以为自己能够通过遵行而蒙福,其实这是不认识神。“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,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,好塞住各人的口,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。所以凡有血气的,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,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。”(罗3:19—20)如果我们读申命记的这段经文是为了得福,这乃是大错特错的。耶稣的登山宝训时教训门徒,宣告“八福”。这里的“福”原是描写神的喜乐和满足。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主的教导去行,我们内心也同样会得到喜乐和满足。耶稣为教导已信主的基督徒要遵行天父的旨意,这样心中就有主所赐的平安喜乐。我们不要在传福音时用“福气”去吸引不信的人信主。常嘲笑为“得水牛”而信耶稣的,其实为“得永生”信耶稣、为“得福气”走天国路是一样的可笑,应该唾弃。世人称:健康长寿、长命百岁,儿女孝顺,生意兴隆,百事顺心,万事如意,升官发财为福气,其实有福也有气,得到了一些福,还要受很多的气。圣经把福叫福分,我们不追求属世的福分,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属灵的福分,包括罪得赦免,得儿子的名份,天上的基业和荣耀,等(弗1:3-7)。
这是主耶稣成全律法的又一个例证。“成全”的原意是完成、全备、满足、填满、应验。主耶稣所设立的新约,是把旧约律法中未显明、未应验的完成、应验,把旧约律法的意义填满、全备。 罗黎光 文 2021年4月
人划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