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公义的审判

罗黎光牧师
2024-07-13

神公义的审判


图片

赞美诗 120 首 ——有关阿摩司书介绍,及 7—17 的解释阿摩司书是旧约的第 30 卷,小先知书的第三卷,有 9 章,146 节。作者阿摩司原是牧羊人,是农民。阿摩司说,他在羊群和农产中有足够的收入可养生,作先知的职位对他而言是:1、并非出于他个人的喜好(我原不是先知)。2、并非因为他就读于先知学校,也非受家庭其它先知的影响。他不是先知的门徒或先知的儿子(14 节)。3. 作先知并非他自己的选择,他原本是已作牧人和农夫的。4. 作先知是神的拣选(7:15:耶和华选召我)。5. 此事引领他与神相交(耶和华 ……对我说 …… )。6. 在这相交中,神差他去以色列说预言。摩司就是列王纪下 17:13,22,23 所提及的众先知之一。他来自犹大的提哥亚,该地位于耶路撒冷以南 16 公里,从那里前往十支派的以色列国需一天的行程。阿摩司的时代,是犹大王乌西雅和以色列王 约阿施的儿子 耶罗波安二世在位的时候,是公元前 783 年至 743 年间。与他同时代的先知有以赛亚、何西阿、约拿。。阿摩司这个名字的意思是“成为重担”或“负重”。他向以色列和犹大以及许多异教国家宣布灾祸将临的沉重预言,也发出关于耶和华的百姓必得复兴的安慰信息。当时百姓已经把耶和华的律法完全忘记,表面的繁荣弄瞎了他们的心眼,使他们看不见事实的真相;他们好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,其实已接近腐烂败坏的边缘。阿摩司说出的预言,在数十年后的公元前 722 年,北国以色列亡国了。他在书中显扬了耶和华的公义及至高统治权。书中称耶和华为“至高统治主”达 21次。本书的主题是论及耶和华神是公义的审判主。全书共分四段。1.第一段(一到二章),提出对他们最后的警告,并宣告严厉审判即将到来。有八灾祸 :外邦六国(亚兰、非利士、推罗、以东、亚扪、摩亚),选民二祸:犹大(南国)和以色列(北国)。2 第二段(三到六章), 宣告国民的罪行,即是神审判的原因。责备他们现今的罪,宣告过去的罪,预言将来的刑罚。3. 第三段(七到九章 10 节),先知将所见异象描述出来,借此来宣告神是怎样进行审判与刑罚的。有五个异象:蝗灾的异象,火烧的异象,准绳的异象,夏果的异象,祭坛的异象。4. 第四段(九章 11-15 节),预言义人的结果,论及以色列的复兴。今天旧约经课的经文是阿摩司书 7:7—15,这是第三段里的准绳异象。我和大家一起分享.这段经文有两个内容:一是准绳之灾(7—9 节),二是阿摩司受逼迫(10—15 节)。

图片

一、准绳之灾 7:7-9

     “他又指示我一件事:有一道墙是按准绳建筑的,主手拿准绳站 在其上。”(7 节) “准绳”即“铅垂线”,用以测量建筑物是否垂直,这里引伸为神公义的标准。“一道按准绳建筑的墙”是指以色列。以色2列本是神依照其公义标准所建立的,如今已偏差。这个异象强调神公义的审判。主站在墙上,遍察全地,到处可众目昭彰。祂是建筑师,是按准绳进行建造,算得十分准确,丝亳不差,公正不阿,铁面无私,完全按公义行事。这里的重点是准绳,这是神公义的原则与手段。不仅有审判的警告,也有审判的依据。“准绳”代表神的子民应该遵行的事,是衡量他们言语行为的标准;但是测量的结果,完全不合标准。“耶和华对我说,阿摩司阿,你看见什么。我说,看见准绳。主说,我 要吊起准绳在我民以色列中。我必不再宽恕他们。” 8 节)神问先知看到什么,回答是“准绳”。神特别藉着问答来提醒先知神公义的标准。这里是问答方式,耶和华问阿摩司,阿摩司作简单的答覆,于是主再加以一番解释,这是教导的功能,是智慧的传统。耶和华特别呼叫阿摩司的名字,在第三异象中(8:2)也是这样。耶利米也有同样的经历(耶 24;3)。这是神给予阿摩司确据,清楚知道自己的蒙召与托付。阿摩司简单扼要地答覆,只提准绳,不提墙,也不提墙上站立的主。可见他确实把握了异象的中心。神将准绳吊在以色列中,这样的衡量,以色列人是经不起考核的。神吊起准绳,乃言明他要以他的公义与公平来衡量以色列人,藉以审判以色列人, 不再宽恕以色列。“宽恕”一词原意是“放过”,与逾越节的“越过”是同一字。“我民”原是神对以色列人亲切的称呼,但是以色列人辜负神的恩典。耶和华已经清楚说明祂的态度,所以先知也会意不再代求。因为神已经提出关乎他公平、公义标准的象徵来了,先知自知无权要神放弃其属性。阿摩司准确、简短、清楚的回答,让我们看见他十分明白清楚神的3旨意,十分摸透了解神的心意。这是因他心中没有私意、行为圣洁完全、能与神同行、同心的缘故。神公义、公平的准绳也吊在我们教会中间,神要用他救恩的标准来量一量我们是否合格。我们要接受当年以色列人失败的教训。主耶稣救了我们,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(弗 1:3—14),我们要照神的命令、旨意和要求生活、工作、侍奉。启示录 11:1 记载:“有一根苇子赐给我,当作量度的杖,且有话说:‘起来,将神的殿和祭坛,并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。’”看看我们够不够条件进神所预备的圣城耶路撒冷。“凡不洁净的并那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,总不得进那城;只有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才得进去。”(启 21:27)。“惟有胆怯的、不信的、可憎的、杀人的、淫乱的、行邪术的、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,他们的份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, 这是第二次的死。”(启 21:8)主耶稣警戒我们:“凡称呼我主啊,主啊的人,不能都进天国;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得进去。当那日,必许多人对我说:‘主啊,主啊,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,奉你的名赶鬼,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?’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:‘我从来不认识你们,你们这些作恶的人,离开我去吧!’”(太 7:21—23)“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。”(来 12:14)“以撒的邱坛必然凄凉,以色列的圣所必然荒废。”(9 节上)以撒指以色列,以撒是雅各的父亲。邱坛原为异族敬拜神明的地方(申 12:2,赛 15:2,16:12)。以色列人定居迦南之后,利用邱坛来敬拜耶和华,有祭司经理献祭的事,历史可以考据(王上 12:31,13:32)。在约西亚宗教改革时,才决意废除邱坛。以撒的邱坛是专指北国的,因为北国的人常去别是巴朝圣献祭,他们自承4是以撒的后裔。“以撒”如照地理环境的观念,为约但河东毗努伊勒与玛哈念地区。这里提到“以色列”是指约但河西(7:16),二者都是指北国。:以色列的圣所,是指那在伯特利的,因为那是被称为“王的圣所”(7:13)。当然这圣所以后也遭焚毁。关于邱坛以“以撒”为名,还有其他的解释。以撒曾自建祭坛,成为邱坛的先例。以撒以虔诚与温和著称,以色列人以为效法以撒就算是虔诚,实则徒有外表,这仍不能掩饰他们迷信的虚妄与恶行。8 “我必兴起,用刀攻击耶罗波安的家。”(9 节下)耶罗波安二世是北国以色列的君王,他的家室即王朝。先知奉耶和华的命,指责以色列宗教与政治的失败。在宗教方面,因迷信敬奉假神,所以邱坛圣所必须拆毁;在政治方面,必遭异族的侵略,遭遇战争与刀剑之害(参阅 4:6-11)。

图片


二、先知受逼迫。7:10-17

    这段叙述是散文的体裁,似另有述说者。所以从这里开始,自传改为传记。根据 7:7—9,阿摩司明显地是攻击北国的宗教与政治,所指责的是耶罗波安王朝与亚玛谢祭司的一伙宗教领袖。宫廷中对来自南方犹大国的阿摩司在北国传道的事情已有听闻。阿摩司是先在首都撒玛利亚,最后到伯特利。第三至六章的信息,是在撒玛利亚(3:9、12,:4:1,:6:1);1:3—3:16 的信息,是在伯特利传讲的。也许他的工作,是在伯特利开始,最后也在那里结束。“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打发人到以色列王耶罗波安那里说:阿摩司在以色列 家中,图谋背叛你。他所说的一切话,这国担当不起。”(10 节)在伯利恒有王的圣所和宫殿,祭司亚玛谢,是负责王的圣所一切教务的北国以色列国的宗教领袖(参阅耶 20:1、2,29:26),他们是事奉“金牛犊”的祭司。亚玛谢提到5阿摩司所说的一切话,这国担当不起。阿摩司是否还有其他的信息没有记载在本书中呢?不得而知。但只看本书的信息,就已经足够说明他信息是严重的挑战,他们担当不起。“担当”原意是“容纳”,容器有限量,无法超过容量。所以阿摩司的话,是他们容纳不下的,使祭司亚玛谢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挑战。他又有王为他的后台,所以会亳无顾忌地对阿摩司先知施加压力。“因为阿摩司如此说,耶罗波安必被刀杀,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。” (11 节)“耶罗波安被刀杀”这是亚玛谢故意曲解阿摩司信息的污蔑控词,目的是让此控告更能影响当权者。阿摩司的确提到耶罗波安,但不是指他个人,而是指他的家,他的王朝。7:9 说:我必兴起,用刀攻击耶罗波安的家。这清楚是指王朝。当然,国民犯罪,治理国家的王朝政权必须负责而担当。耶罗波安为一家之主,责无旁贷,无可推诿。至于以色列民将要被掳,却是先知信息中屡次提及的(参阅 5:5、27,:6:7)。阿摩司的宣讲是公开的,他对所说的,必然负责,不需祭司去告发。“亚玛谢又对阿摩司说,你这先见哪,要逃往犹大地去,在那里糊口,在那 里说豫言。”(12 节)祭司亚玛谢是差别人去禀告耶罗波安王,从伯特利至撒玛利亚大概有五十公里,但王家未必立即会采取行动来干豫。亚玛谢可能是自作主张,向先知下警告。他一方面仗着王家的势力,另一方面也是对耶和华的仆人有畏惧的心理。如果先知给他赶走了,也算是息事宁人。所以他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,设法自行处理。亚玛谢称阿摩司为“先见”,是尊称呢?还是带着轻蔑的口吻呢?撒母耳记上第九章九节说:现在称为先知的,从前称为先见。撒下 24:11提到先知迦得,就是大卫的先见。但到了先知弥迦时,弥 3:7 将先见与占卜的并6列,是被指责的。先见为求报酬,常投人所好(赛 30:10;结 13:19;王上 22:13;耶 23:16、17,28:1-4,29:8:)。亚玛谢是以这种眼光来看待阿摩司。“先见”可以翻译为“幻想家”,是嘲讽之话。他将阿摩司看为是江湖术士一类的人,认为他的目的无非是为赚钱,大可回他本地去“糊口”,糊口是骗吃骗喝混饭吃之意。不必在这里扰乱人心,耸人听闻。表面上他是劝告,实则是以威胁的口吻的警告。“要逃往犹大地去!”亚玛谢的口气是下逐客令。从用语方面可直译为“你还是自己逃往犹大地吧!”。犹大地是阿摩司本乡本地,当地政府可能会容忍本地人。在亚玛谢看来,先知的工作无非为求生计,如果他要豫言耶罗波安被刀杀、以色列民将被掳等这些北国的厄运,在南方讲可以不会受什么压力。在他说来,先知的工作应注意环境,才不致作无谓的牺牲。“却不要在伯特利再说豫言。因为这里有王的圣所,有王的宫殿。”(13 节)南国的先知,怎可在北国的圣城说豫言指责以色列国呢?伯特利是相当于犹大的耶路撒冷,是圣殿所在地,这里有祭司与先知,不必有南方的先知来说预言。这里还有王的宫殿,王的居所,他常来此,是权力所在,有生死杀权,众人不可得罪他。更何况阿摩司是南国人,说这些可怕的话,若不及早逃走,会受到更严重的逼害。“阿摩司对亚玛谢说,我原不是先知,也不是先知的门徒。”(14 节上)阿摩司对亚玛谢的答语中,解释了他的身分与动机。首先他否认亚玛谢对他的估计与看法。阿摩司既不以先知的身分来说豫言,也不以说豫言的方法来谋生。他唯一的动机是听从耶和华的命令,执行祂的使命,其权威来自耶和华,乃是耶和华呼召他说预言。“我原不是先知”,他本来不是先知,先知不是他的职业,他也7没有这样的身分。他在蒙召之前,不是从事先知的工作。他原有自己固定的职业,并且足以维生。亚玛谢则是将先知的职责当作谋生的职业,叫他回到犹大,在那里糊口。在阿摩司看来,先知的工作不是人的意愿,先知工作的场合与地点也不是人选择的,都是耶和华神指示的。“我原不是先知”,以前不是,现在却是。“先知的门徒”原意为先知的儿子,或指先知的门徒。以前在伯特利、吉甲有先知学校(王上 20:35;王下:2:3、5、7、15)。这是科班出身的先知,并且是受薪的,有先知的组织。阿摩司先知的工作是独立的,只受耶和华的差遗。他不是职业传道人,他是蒙耶和华的呼召作神的工人,他的信息来自耶和华的启示与指引,不是从教师授业而得的。他不以先知的工作维生,他有固定的职业,亚玛谢对他的估计完全错了。“我是牧人,又是修理桑树的。”(14 节下)“我是”指过去是还是现在是?在希伯来原文中并不显明,七十士译本作“过去”,而拉丁文为“现在”。“牧人”不是指普通的牧人,而是畜牧增产者,可见他经济情形不差,属于小康。他又提到他是修理桑树的。桑树原文是指无花果树的一种,果子可做食物。生长在地中海的滨海平原,或约但河岸附近的山谷,特别茂盛(参阅王上 10:27),一年有四次收获。修理是用铁器来剪除枝叶。他的生活已有着落与保障,他现在从事先知的工作,完全出于回应神的呼召,有托付向北国的以色列人传出神的信息。“耶和华选召我,使我不跟从羊群。对我说,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豫言。” (15 节)耶和华选召阿摩司,“选召”原意为“抓取”,把他从日常的工作提取出来,这完全是神的权能,神的干豫,使阿摩司放弃他原来的职业。受命从南国8到北国,“去向我民以色列说豫言”,这民是在北国的。可见,亚玛谢要阿摩司回去,完全有违于神的旨意。神的旨意只要先知在北国说豫言,不是在南国说预言。“对我说”,是再重复“耶和华”,是耶和华对我说,这样的重复,是着重语气的用语,所以先知有这么肯定果敢的态度。他既受命作这职事,就决不犹豫或退却,无论环境怎样恶劣,人们的反对怎样激烈,他都不介意与顾忌,因为他蒙召的经历是十分清楚而确实的。“你去……说……”双重的命令,也表明紧急的使命,不容先知等候或考虑。“我民以色列”也是说明神的关怀与怜悯,神的心多么急切!“我民”是亲切的,“这民”是忿恨的。这里神的心意是无尽的,虽然信息是审判的,但是神仍为以色列的前途关念,命令先知急速地去说豫言,表达神公义的审判与救恩。“亚玛谢阿,现在你要听耶和华的话。你说,不要向以色列说豫言,也 不要向以撒家滴下豫言。”(16 节)阿摩司已经清楚说明,亚玛谢不论对他有多大的威胁都无用。阿摩司按照耶和华的旨意,顺服神的选召,传讲神的信息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“说豫言”与“滴下豫言”是同义的。“滴下”原意是口沬横飞,说话十分激动,情绪非常兴奋。因为耶和华的信息紧急,而亚玛谢又加以拦阻与禁止,促使阿摩司更加急迫地说预言。以色列家与以撒家也是同义的,专指北方。亚玛谢特别提出:你阿摩司是南方人,不应来北方,尤其是不应在伯特利对以色列人说豫言。阿摩司毫不留情地指责亚玛谢,警告亚玛谢,这不是个人的存见,而是耶和华的旨意。他既受命说豫言,必仗义直言,毫不保留。他要说的是神指示的话,就不会顾忌他们是否能够担当。9“所以耶和华如此说,你的妻子必在城中作妓女,你的儿女必倒在刀 下。”(17 节上)阿摩司说,这是耶和华的话,是神向亚玛谢说的豫言,第七章九节是指耶罗波安的家、王朝或是执政者的命运;现在是专指亚玛谢的家,是祭司的结局,这都是神公义的审判。当然这不仅指祭司们的家,也是指以色列全家。这是一幅战败的凄惨情况。妻子在城中作妓女,是敌人进城肆意奸淫掳掠的结果;青年儿女倒在刀下,是十分悲惨的现状。男丁被杀害,是以绝兵源。现在儿子被杀,女儿也被杀,比受辱还要严重。“你的地必有人用绳子量了分取。你自己必死在污秽之地,以色列民定被掳 去离开本地。”(17 节下)“你的地”是指以色列全地,敌人占据后来瓜分。这也是指亚玛谢的地,因为祭司也分得田业(参阅耶 32:6-15)。以色列人的地业虽是耶和华所赐的,却因他们的罪恶,经过战争流血,而成为污秽之地。污秽之地原是指拜异教神明之处;圣地因拜偶像、行淫、谋杀等罪恶而被玷污;现在落在外邦人的手中,更为污秽了。从此,在这污秽之地,不可能再敬拜耶和华了。祭司亚玛谢无法逃脱,必死在那里。许多以色列人也必遭受同样的命运。没有遭害死亡的人,也定会被掳去,离开本地。这果然成为以后历史的见证。先知在每个时代都不受欢迎。耶稣在他的故乡拿撒勒传福音,结果他的乡亲不看不起他(可 6:2—3),还想要害死他(路 4:28),因此耶稣感慨地说:“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亲属、本家之外,没有不被人尊敬的。”(可 6:4)主所喝的杯我们也要喝。司提反在殉道时曾引用阿摩司书(徒7:42、43)。他提醒犹太人,由于以色列崇拜偶像和外邦的假神,如摩洛和理番,以致沦陷亡国。当时的犹太人,没有因为司提反复述阿摩司的话而受10到警戒;反而他们极其恼怒,用石头打死了司提反,结果公元 70 年时,耶路撒冷惨遭毁灭,招致更大的灾祸。我们要效法阿摩司等先驱们的清楚、明白地直言,勇敢地应对迫害。神的话一定要应验,神的公义一定被高举。阿摩司书的许多预言都获得了应验——不仅是应验了以色列国、犹大国及其他国家遭受惩罚的预言,神的子民复兴的预言也得到应验。正如阿摩司所宣布的,被掳的以色列人在公元前 537 年重返故土,重修荒废的城邑,在其中居住,并且栽种葡萄园和果园。在使徒的日子,阿摩司的预言也获得应验。当耶路撒冷会议讨论非犹太人归入基督徒会中的事时,雅各引证了阿摩司书 9:11,12 的预言,表明当时教会正从外邦中选取“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”。今日,以色列国的繁荣光景,正如阿摩司书 9:11—15 所展现的。


12138


阅读140
分享
写评论...